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TPM管理是什么意思?

TPM管理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5-29 15:43:11来源:肆参拓扑网

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70年代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MBA及EMBA等现代管理教育均对TPM管理方法有所介绍。

包括:

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 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护--PM(Preventive Maintenance) 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护--CM(Corrective Maintenance) 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维护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 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品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5、生产维护--PM(Productive Maintenance) 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

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扩展资料:

1、TPM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 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护保全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2、TPEM:

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特点

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

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

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即是PM、MP、CM、 BM等都要包含。

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参考资料:

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略语。

1、起源说明:

在以往的维修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不考虑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转效率所起的作用,维修人员也只是就常用的并不完善的维修手册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并不涉及额外的知识。随着工业的发展,许多公司意识到要仅仅通过对维修进行规划来满足制造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要在遵循TQM原则前提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维修纳入到整个质量过程的组成之中。

2、具体含义:

A)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综合效率)的极限为目标,实现设备的综合管理效率即OEE的持续改进;

B)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能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最终构成“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的体系;

C)从生产部门开始实施,逐渐发展到研发、管理等所有部门;

D)从最高领导到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

3、五大要素:

A)致力于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B)在设备一生建立彻底的预防维修体制;

C)由各个部门共同推行;

D)涉及每个雇员,从最高管理者到现场工人;

E)通过动机管理,即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进。

TPM管理:

TPM是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本意是“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也翻译为“全员维护”,即通过员工素质与设备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的体质得到根本改善。TPM 起源于50年代的美国,最初称事后保全,经过预防保全、改良保全、保全预防、生产保全的变迁。60年代传到日本,1971年基本形成现在公认的TPM。80年代起,韩国等亚洲国家、美洲国家、欧洲国家相继开始导入TPM活动。90年代,中国一些企业开始推进TPM活动。至今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括日本、欧洲、北美以及韩国等地的企业。

目前,TPM还在持续的发展,它作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TPM已成为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先进模式和当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实施了TPM管理之后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

1、有形效果方面:

①提升设备的综合效率;

②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

③提升生产产品的品质;

④提升企业生产现场的整洁化与明亮化;

⑤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损耗。

2、无形效果方面:

①企业的形象方面:明亮的现场使顾客感动,间接带来定单和好评;

②企业员工形全员管理与保养节约的革新意识(让员工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让员工拥有自主管理设备的自信);

③企业中上下级的内部信息能够交流通畅(形成很好的企业凝聚力);

④提升企业生产方面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管理效力;

⑤满足员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让员工拥有归属感,实现企业与企业员工的双赢效果;

⑥良好的现场能够获得客户的认可,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略语。

1、起源说明:

在以往的维修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不考虑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转效率所起的作用,维修人员也只是就常用的并不完善的维修手册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并不涉及额外的知识。随着工业的发展,许多公司意识到要仅仅通过对维修进行规划来满足制造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要在遵循TQM原则前提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维修纳入到整个质量过程的组成之中。

2、具体含义:

A)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综合效率)的极限为目标,实现设备的综合管理效率即OEE的持续改进;

B)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能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最终构成“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的体系;

C)从生产部门开始实施,逐渐发展到研发、管理等所有部门;

D)从最高领导到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

3、五大要素:

A)致力于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B)在设备一生建立彻底的预防维修体制;

C)由各个部门共同推行;

D)涉及每个雇员,从最高管理者到现场工人;

E)通过动机管理,即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进。

TPM是什么意思: TPM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略语,中文译名叫全面生产维护,又译为全员生产保全。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护管理体系。 TPM管理模式的产生: 设备保全1950年之前为事后保全1950年以后改良保全(CM)1955年前后预防保全(PM)1960年前后保全预防(MP)和生产保全(PM),日本企业在引入美国预防保全(PM)无论如何努力仍无法达到”故障为0”的挑战目标,于是引入全员的思想,让设备的使用部门共同参与,收到了惊人的效果。1971年TPM产生了。 TPM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是设备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经过世界许多企业30多年的不断实践和创新,TPM已大大超越设备管理的范畴,成为企业强化“体质”革新改善的管理模式。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世界500强企业仍然几十年如一日持续推进…… 〔自1971年-2005年,荣获“TPM优秀奖”的企业已经达到2034家〕TPM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员参与的设备保全”

特点是以设备为中心,以追求设备综合效率极限化目标; 第二阶段:“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活动”

特点是以生产系统为中心,以追求生产系统综合效率极限化目标; 第三阶段:“综合性生产经营改善活动”,

特点是以企业的所有业务为对象,挑战“0故障”“0不良"“0浪费”“0伤害”的极限目标,营建“绿色工厂”!

当前企业推行TPM最佳模式是以初期开展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活动,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和人的意识能力的提升,TPM将变成综合性生产经营改善活动,TPM就成为企业革新改善的文化,持续地强化企业体质,增强企业竞争力。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OTAL PRODUCTIVITY MANAGEMENT

[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活动] + [综合性生产经营改善活动] TPM

·全员参与

·全过程(LCC)

·全业务

·综合效率性(OEE) ·有益的改善(预防管理)

·LOSS的 "0“化(故障“0”、不良0", 浪费“0”伤害"0",)

·生产系统的效率性 ·自主管理

·标准化、SQM

(维持最佳状态)

·革新课题(课题活动,提案活动等)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