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请问博客是什么意思?

请问博客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5-14 10:57:13来源:肆参拓扑网

下面摘录博客中国发起人、“博客”中文译文的创始人方兴东博士有关博客发展简史和基本史实的文章,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参考一下。原文的发表日期大约是2002年8月,在博客中国网站刚发布不久。

博客发展简史和基本史实(

方兴东)

谁是博客之父?

博客的出现才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要书写博客历史,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许多史料必须像挖掘“古董”一样去求证,而且分歧和争议颇多。比如谁是“博客之父”?这个问题想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牵涉到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最早的博客原型

哪一个是最早的博客网站?显然最早的博客是作为网络“过滤器”的作用出现的,那就是挑选一些特别的网站,并作简单的介绍。因此有人认为浏览器发明人marc andreesen开发的mosaic的what’s new网页就是最早的博客网页。justin hall的黑社会链接网页(

)也是最早的博客网站原型之一。

最早的博客预言家

谁是最早的博客命名人?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预言了职业博客(

):“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你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

最早的博客

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 news(

)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不过,这个算不算是真正的最早博客,争议颇多。有人认为,从形式上说,是jorn barger于1997年底建立了今天博客网站的基本模样(当时的原始模样可以上网看到:

)。

网管人员使用log(log files)来指称“系统记录文件”,因此几年前如果你用google来查weblog,查出来大多都是例如seacloak这种网站流量分析软件,而不像今天真正的weblog。

最早使用“weblog”词汇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

netlit/index.html)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jorn barger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形式上,他将log的意义从接近航海日志那种无人称、拟客观、机械式写作,转换成较接近旅游日志的“有人称、有个性”的自由书写。 由matt 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 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

最早使用词汇“blog”

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

)在1999年才命名的。2002年5月17日,peter merholz在题为“词汇游戏”的帖子中如此回忆道:

我一直很喜欢词汇,喜欢一遇到生词就钻到词典里面。我喜欢词汇游戏,词源学更是有趣。没有想到这种爱好居然产生了影响,大约1999年4月或者5月(确切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我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一个帖子:“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 blog,或者缩写为‘blog’”。我也没有多想,就把这个词汇用进了我的帖子中,后来大家发邮件也开始使用。keith dawson把blog收进了“行话查询”中。但是,如果不是1999年8月,pyra发布blogger的话,这个词汇可能就无疾而终。

peter merholz由此将blog变成动词,后来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博客世界)等的说法。

博客软件工具

1999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众多自动网络出版发布的免费软件的出现,而且它们往往还提供免费的服务器空间。有了这些,一个博客就可以零成本地发布、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网站。其中1999年8月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工具。

有博客如此写道:“首次使用blogger的服务时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整个接口竟然可以如此容易上手,出版结果也是同样令人感动。若是带着一些经验开始去使用radio userland后,眼泪根本就是滴在键盘上。有点像是emacs当年给我的感觉:无所不能、轻松上手。我会将这些软件与服务最主要归功于(还是助长?)css以及cms的发展。前者提供内容(content)与形式(layout)的分离基础,后者促使程序设计师开始思考并提供一种让更新网页更简单的接口。”

当时,pyra公司有着一支网络出版软件的“梦之队”。但是,这种成功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甚至由于财务压力,2001年1月公司大裁员,并一口气裁到了极限:只留下一名正式员工evan williams,他是创始人之一。梦之队也分崩离析,另一名创始人是新英格兰人meg hourihan。不过,到2003年,blogger.com被google购并,终于算是苦尽甜来。

到底什么叫博客?

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叫博客?它与个人网站、社区、网上刊物、微型门户、新闻网页等究竟有什么区别。由于博客形式本身就是综合了多种原有的网络表现方式,因此要严格界定这个“混血儿”不太现实,而且不能过于陷入****。随着演变,博客的形式会越来越多样性。 有人写道:“blog的确存在这种现象。许多新闻媒体(比方说*****)为了强调blog惊人崛起的现象,常用blogger.com的使用人数(目前为750,000)来作指针,而不管其内容特质是否符合blog。事实上,我们也很容易认为使用moveable type、greymatter、b2、blogger、pmachine等等weblog工具都是blog了。至此,blog有没有特征已经不重要,重点是他使用什么软件或服务。我甚至觉得,说这些软件或服务助长了blog疯基本没错,但其实整个数字与群众也是因为这些软件及服务,而将所有类似的活动(管你符不符合blog的任何特质)全都吸收到blog的黑洞中,跨过那些曾经试图分类的企图。”

由于博客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博客天然的草根性,也决定了我们很难来认定一个正宗的博客先祖,也无法正式认定谁是“博客之父”。到了现在,想来也没有人敢于戴上这顶帽子。否则,一定会被打得头破血流。

博客简单的编年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

),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

1994年1月:justin hall开办“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 winer开始出版scripting news。这个网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变而来,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开始出版网站peterme.com(根据他自己的档案记录)。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开始出版,最早的链接是关于“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个人博客网站camworld中写道:“dave winer开始了最早的博客网站,camworld无需隐瞒地表示,模范和追随scripting 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邮件列表终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争开始公开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邮件列表中贴出帖子,爆发争吵。

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网站都不忍卒读”。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博客网站,然后他优雅地将这项荣誉归于他很尊重的前辈——www的发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过winer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另一顶桂冠,scripting news将网站的口号变为:互联网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博客网站,开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博客发展三阶段(史前阶段、初级阶段、成长阶段)

准确地说,博客的历史与万维网(www,或web)的历史一样“悠久”。最早的博客应该就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他开设的第一个网站

(当然已经不复存在,而被当作古董保存着)实际上就是第一个博客网站,因为里面的内容就是列出所有出现在网上的各类网站。而后的1993到1996年间,ncsa和网景的“what’s new”栏目,也有着博客网站的雏形。当然,这一切我们都把它归于博客的“史前时期”,博客真正的历史可以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

第一阶段(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萌芽阶段,或者称为启蒙期。

追溯博客的源头,无疑是一件难事。有人认为1994年justin hall声名狼藉的“网上日记”可以算早期的博客形式,这个家伙在网上及时发布他对吸毒、**的赤裸裸体验,吸引了不少眼球。有人说,1998年jesse james garrett发表在camworld的网络旅行日记,是点燃博客社区之火的导火索,从此博客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但更多的人认为博客最正宗的源头还是pyra(就是现在blogger.com的前身),这是一家小小的软件公司,三个创始人为了开发一个复杂的“群件”产品,编写了一个小软件,以博客方式保持彼此的沟通与协同。后来,他们觉得这个简单的小工具对别人也很有用处,于是,1999年8月,就在网上免费发布了blogger软件。而此前,算得上博客的人大概还只有几打而已。结果,这样一来,如同干柴碰上烈火,许多人利用这个软件作为武器,进入博客队伍。博客队伍开始迅速繁衍开来。pyra也因为这个根本没有上心的小软件而名声大振。 这个阶段主要是一批it技术迷、网站设计者和新闻爱好者,不自觉、无理论体系的个人自发行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群体,也没有具备一种现象的社会影响力。在悄悄的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事件和人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启蒙与带头作用。为博客**准备条件。

第二阶段(2000年——2006年左右):初级阶段,或者称为崛起期。

到2000年,博客开始成千上万涌现,并成为一个热门概念。在博客发展史上,911事件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正是这场恐怖的袭击,使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最即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重要的博客门类:战争博客(warblog)因此繁荣起来,可以说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对事情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著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的普通博客当中。

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天,全世界自觉实践的博客数量,已经达到50万到100万之众。虽然与3亿以上的网民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博客的影响力,却早已超出了他作为个人、甚至作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开始引起主流的媒体的强烈关注,并明显感受到博客崛起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客如“雨后春笋”,纷纷浮出水面,越来越成为该专业关注的焦点。除了美国,英国、匈牙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博客也形成声势。亚洲,包括中国也开始感受到博客的脉动。估计,在最近一两年内,博客将成为互联网萧条时期最重要的新现象之一,为全社会所关注。

第三阶段(2006年—— ):成长阶段,或者称为发展期。

预测未来永远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尤其预测网络。对于博客的未来,现在要定论,的确太早!而且争议性很大。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判断,我们还是冒险地认同这样的一些大胆的判断:

到2006年左右,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传统媒体;

作为专业领域的知识传播模式,博客将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博客将超越e-mail、bbs、icq(im),成为人们之间更重要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显然,以上主要是对全球(美国为中心)博客发展阶段的简单划分。在中国,与所有的网络**一样,继续保持着一定的“滞后度”。在博客方面也不例外,中国的发展阶段基本上差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博客发展仅仅进入启蒙期,萌芽期,可能需要2-3年,才能进入真正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崛起期。

但是,一向对网络发展保持最密切关注的“数字论坛”成员,从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觉察,并予以极大的关注。2002年,开始义不容辞地充当“博客思想”在中国推广和倡导的先锋。“博客中国”(

)网站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

虽然给“博客”正式冠以中文名字,还是2002年刚刚完成的事情。但是在中国,最早关注、追踪并系统阐述“博客”想象的,是一直研究新媒体的孙坚华。他在98年、99年的不少文章里已经开始涉及许多博客现象,而2002年8月完成的《博客论》,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全面阐述博客**的文章。

blogs

an incomplete annotated history of weblogs

includes a timeline of significant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blogging, as well as links to media c****age of the phenomenom.

blogger past

interview with evan williams, co-founder of pyra, in which he discusses a history of the company and its flagship product, blogger.

writetheweb.com/read.php?item=106

in the news

impressive collection of links to articles about blogs, organised chronologically.

media c****age of weblogs

regularly updated listing of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rticles about blogs.

mediablog.urldir.com

the history of weblogs

brief history of web logs, as seen by long-running blogger, dave winer. includes a list of early blogs, and links to articles about blogging.

newhome.weblogs.com/historyofweblogs

weblogs: a history and perspective

c****ing the period from 1998 to 2000, this essay provides an excellent ****view of the web log phenomenom.

workbench

rogers cadenhead examines the much-debated history of the rss syndication format.

(原文 http://

/new/source/288.html

“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何为博客?定义与解释

“博客”当然是个大家都陌生的名词,因为这个中文名字还是博客中国的王俊秀灵机一动的产物。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又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事物,你查阅最新的英文词典也不可能查到。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但是,正因为简单,要解释清楚,反而十分复杂。定义五花八门,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观点。至今缺乏严谨的定义,也还没有收入任何主要的词典之中。因此,还是集思广益,让我们先从各个角度来看看这个概念的含义:

博客(blog)最普通的名词解释

博客(blog,weblog的缩略词,由peter merholz发明)

1、 名词,有时为了区分也称博客网站(网页)。指网上写作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时间倒序排列的文档组成的栏目,两侧通常还可以有补充材料,频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链接。

一般有战争博客(warblog,matt welch发明)、日记博客(journal blog和diary blog),知识博客(knowledge log、klog、k-blog)、新闻博客(news blogs)、专家博客(pundit blog)、技术博客(tech blog)、群体博客(group blog)、移动博客(moblog)、视频博客(videoblog)、音频博客(audioblog)、图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 blog)

由此还衍生出大量新词汇,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链接(blogroll)、法语博客(froglogs)、语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猫博客(kittyblogger,指写些日常琐碎内容的博客)等。

2、 动词,在blog上写文章。

博客(blogger)

名词,拥有blog网站或者在blog上写作的人。

对于博客的严谨定义举例

《市场术语》中对blog这样描述:“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由个人喜欢。可从有关公司、个人、新闻,或是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也有非个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网络翻译家》对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释为:

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有很多网站可以让网友设立帐号及发表blogs。

各类人士对博客的不同理解和定义

更多关于博客的形象比喻和定义:

u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evan williams)

u 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佩姬•努南的解释)

u 博客是互联网上最新的发展潮流,是继e-mail、bbs、icq(im)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u 博客是用带着索引的文字进行对话的咖啡屋。(rebecca blood著《博客手册》(the weblog handbook))

u 博客就是一个人未经编辑的声音(the unedited voice of a person)(戴夫·温纳(dave winer))

u 博客(weblog)是这样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摆列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被公开发布,并能够通过互联网被访问到的独立的思想泡泡(thought bubbles),博客中的每条内容是博客们当时在想什幺的思想快照。(james snell)

u 博客之于知识,就像napster之于音乐,linux之于软件(博客中国)

u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dan gillmor)

u 博客是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u 博客是内容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u 博客——知识经济2.0(姜奇平)

u 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

u 博客是“个人主页2.0”(博客中国)

还有博客们的七嘴八舌,也很有启发:

u 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

u 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

u 博客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

u 博客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

u 博客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

u 博客是“自组织网络生态”

u 博客是“草根记者”……

u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u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u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中国)

u 博客是信息奶牛,吃的是“信息草”,挤出来的是“信息奶”。

u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u 一些人为摘录的新闻吧

u 因为把信息进行了分类和筛选发布,所以很“有用”

u 通常用来广播信息

u 一种学习工具

u 简单到傻瓜也会建立

u 最个人化的电子日记 ...

u 一种与小群体进行经常性沟通的形式

u 不就是一个html编辑器吗?

u web 出来就有了,不是新东西

u 迅速/便捷地出版

u 经常更新甚至包括亵渎语言的发泄地,自言自语的场所

u 可能是下一代印刷杂志的发展方向,保持随时更新

u 一种好工具!

u 只不过是作者个人描述自己生活和日常事件的短评,当然还包括一些有趣的发现和到其他网站的推荐链接

u 未来的网上随笔

u 将发展并变成一个强大的、极便宜的电子学习(e-learning) 工具

u 有人把它形容为网络上的雷达系统

u 女孩子的私人好朋友

“博客中国”对博客内涵的基本定义和理解

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四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个要素(当然,也不需要局限这些定义):

l 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

l 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

l 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为:

l 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

l 知识过滤与积累;

l 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但是,要真正了解什么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马上去实践一下,实践出真知。如果你现在对博客还很陌生,我建议直接去找一个博客托管网站。先开一个自己的博客帐号。反正比注册邮件更简单,也不用花费一分钱,觉得没劲也就随手扔掉得了。

博客概念必须澄清的误解

博客不等于个人日记;博客不等于个人网站。但博客可以是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

因为,blog一词来源于“网络日志(web log)”,而不是“网络日记(web diary)”。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日记(diary):指个人把每日发生的事、经历和观察的东西写下的记录。个人性、私密性,主要为自己而写。

日志(log):航海记录,对船速、船程以及船上发生的所有对航海有意义的事件的记载。非个人、公开性。主要为别人而写。

因此,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主要表达个人思想,不是主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

博客精神的核心并不是自娱自乐,甚至不是个人表达自由,相反,是体现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个人日记和个人网站主要表现的还是“小我”,而博客表现的是“大我”。也许形式上很接近,但内在有着本质的差异。因此,所有优秀博客网站中,真正表达作者个人的内容非常有限,最多只是点缀,而不像个人网站那样是核心!

david weinberger说:“互联网教给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既能够成为一个庞大公共群体的一部分,还能够保持我们的个性面孔。但是这又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在公共场所生活。在互联网上, 日记的概念已经被外化了:会有公共的日记出现。今后可能的情况是,在真实世界中曾经有的公众和私人自我之间的那条本来明显的界限会逐步被腐蚀掉,一点一滴地。”他认为,未来每一个人都会拥有至少15个崇拜者。而博客无疑是构建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当然,博客是一种快速演变中的形式,而且是一种真正的草根力量,因此理解博客不必太拘泥于形式。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