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看破红尘什么意思

看破红尘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03 14:38:24来源:肆参拓扑网

看破红尘

kàn pò hóng chén

〖解释〗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示例〗~的老汉,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难受。 柳青《创业史·题叙》

其实,什么才是真正的看破红尘呢?

红尘是由两个字组成:红与尘。红色是传统中国的最爱,新年佳节或是一般喜庆都少不了以红色挂彩。红色代表世间的种种诱惑,象征着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经过源远文化意识熏陶,红色已涵盖了世间的特色,红色即是世间。

说到“尘”,我们即想起尘埃污浊。 西方容许穿着鞋子进入宗教场所,如犹太基督教堂。反观在东方的传统风俗里,每个人在进入屋子庙宇都必须先把鞋脱掉,不把鞋底的尘埃带进;以佛教的教义则是不把自己的烦恼带入别人的家庭或是神圣的庙宇。

诚然,看破红尘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佛教认为我们是不可能在世间满足自己的追求与欲望。裟婆世界的本质是不圆满,是苦的;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有情与无情终逃不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命运。当我们深入了解无常现象,我们亦然体悟“无我”乃是一切万物的实相。这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知识与信仰认知,如犹太基督教认为我们的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佛教认为看破红尘是洞悉与体悟世间的实相,而要追求永恒的悦乐则应该要看破红尘;看破红尘不是冷漠无情,六亲不认,而是在知性上体悟世间的本质:苦dukkha、无常anicca、无我anatta;在情感上不因执着而生起烦恼。

我们常认为看破红尘的意思就是什么都不想要了,不再眷恋世间,失去了感情,六根清净,所以一个人一旦看破红尘就会循道出家,而所有出家的人就是看破红尘的人。

其实,什么才是真正的看破红尘呢?

红尘是由两个字组成:红与尘。红色是传统中国的最爱,新年佳节或是一般喜庆都少不了以红色挂彩。红色代表世间的种种诱惑,象征着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经过源远文化意识熏陶,红色已涵盖了世间的特色,红色即是世间。

说到“尘”,我们即想起尘埃污浊。 西方容许穿着鞋子进入宗教场所,如犹太基督教堂。反观在东方的传统风俗里,每个人在进入屋子庙宇都必须先把鞋脱掉,不把鞋底的尘埃带进;以佛教的教义则是不把自己的烦恼带入别人的家庭或是神圣的庙宇。

诚然,看破红尘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明了、体悟世间的实相。佛教认为我们是不可能在世间满足自己的追求与欲望。裟婆世界的本质是不圆满,是苦的;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有情与无情终逃不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命运。当我们深入了解无常现象,我们亦然体悟“无我”乃是一切万物的实相。这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知识与信仰认知,如犹太基督教认为我们的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佛教认为看破红尘是洞悉与体悟世间的实相,而要追求永恒的悦乐则应该要看破红尘;看破红尘不是冷漠无情,六亲不认,而是在知性上体悟世间的本质:苦dukkha、无常anicca、无我anatta;在情感上不因执着而生起烦恼。

看破红尘”指一个人在认识到世事无常,人生皆苦的道理后,放下对欲望的追求和执着,对世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富贵贫穷等“外相”都能淡然面对,明白这些“外相”到头来都是虚幻的,并做到不牵挂,达到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典故

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看穿人世间的一切,指对生活不再有所追求。

红尘是由两个字组成:红与尘。红色是传统中国的最爱,新年佳节或是一般喜庆都少不了以红色挂彩。红色代表世间的种种诱惑,象征着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经过源远文化意识熏陶,红色已涵盖了世间的特色,红色即是世间。

看破红尘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关于看破红尘,需要正确理解,世间恩怨,生生不息,看破红尘是看破红尘的浮躁,看破自己的狭隘,看破对社会的误解,看破烦恼的不真实,让自己具有幸福感快乐感去走人生的道路。

解释:指看破世间一切,不再留恋。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pajas,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红尘是由两个字组成:红尘。红色是传统中国的最爱,新年佳节或是一般喜庆都少不了以红色挂彩。红色代表世间的种种诱惑,象征着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经过源远文化意识熏陶,红色已涵盖了世间的特色,红色即是世间。

看破红尘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关于看破红尘,需要正确理解,世间恩怨,生生不息,看破红尘是看破红尘的浮躁,看破自己的狭隘,看破对社会的误解,看破烦恼的不真实,让自己具有幸福感快乐感去走人生的道路。

解释:指看破世间一切,不再留恋。

示例:

新时代的年轻人不应有~的消极厌世态度。

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戏赠看花诸君》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红楼梦》第一回:“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

《镜花缘》第四十回:“到了次日,并不约我,却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序:“看破红尘的老汉,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难受。”

看破红尘经典语句

1.佛法千言万语,总归一句是:看破、放下。

2.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3.真理真相搞清楚,叫看破;做事圆圆满满,心里干干净净,叫放下。

4.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5.看得破、放得下,才能入佛法之门;只要能看破放下,就能很快地契入佛法。

6.能“看得破、放得下”,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在快乐;你没有“看破放下”,怎么能享受到那种自在快乐?

7.看破、放下、布施这六个字,是学佛的根基;只要勤修布施,身心一切都舍掉,就能做到看破、放下。

8.看破是心不颠倒;放下是心不贪恋。

9.“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就是看破、放下;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这就是“看不破、放不下”。

10.平常对生死这关一定要看淡,对于世缘要看淡,决定不能留恋;能见所见,都不是真实,只要放下,即能脱离生死。

11.对于世间事得过且过,不要认真,心地就清凉自在;凡事看淡,愈淡薄愈自在。

12.觉悟人生是无常、无我、苦、空,你就会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13.学佛,要从“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

14.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根本无明是妄想。

15.没有放下分别是苦,没有放下执著是难;放下就觉悟、放下就证果、放下就得大自在。

16.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着要淡薄,看得淡薄就是看破。

17.真看破了,立刻就放下,为什么?事实真相他彻底明了了,决定不会有分别执着妄想;如果还有分别执着妄想,换句话说,他还是没看破。

18.放下一切,菩提心就现前;放下一切,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19.把世缘、世法、佛法统统放下,才是真信。

20.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

21.放下悭贪是布施。

22.放下恶业是持戒。

23.放下懈怠是精进。

24.放下嗔恚是忍辱。

25.放下散乱是禅定。

26.放下愚痴是般若。

27.修行人要“善用其心”,用什么心?用菩提心。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要用这个心。

28.放下虚伪是真诚。

29.放下污染是清净。

30.放下傲慢是平等。

31.放下愚痴是正觉。

32.放下自私是慈悲。

33.佛菩萨教导我们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的享受,而不是什么事都放下。

34.放下不是不干,干而心不染,是自在三昧。

35.名利害人,五欲六尘害人,必须要彻底放下。真正的快乐,是放下欲望;样样放得下,心开意解,就能消灾免难。

36.事情做得比别人还要积极、还要好,而心地清净、丝毫不染著,这就是放下,这就是菩萨行。

37.净宗古大德常讲“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弥陀佛。修净土的人,要常常想到“死”字,以提醒自己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38.这个世间一切事物要看破,不要认真;“太认真”是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障碍。

39.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所以一定要放下,一定要舍弃;如果你真正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给诸位说,放下是太容易了!

40.真正难是看破难,放下很容易!看不破,实在讲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因为看不破。

41.能够在一切法里头看破放下了,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真法界就在现前。一切都看破放下,你马上就成佛作祖。

42.多念念《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就会觉悟。

43.觉悟整个人生是梦,梦里还争什么?梦里还有什么得失?梦里还有什么放不下?梦里还有什么看不破?

44.佛经里常常教我们作“如梦如幻”想。人生如梦,真的是这样子!

45.在梦境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华严》四无碍法界,不思议解脱的境界,觉了就是这样子。

46.觉悟人生如过客,世间如旅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凉自在!

47.要看破,要放下,永远做个无事的人!心里没有事,身也没有事,你说多快乐!

48.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才快乐,我是把我一生怎样幸福快乐的秘诀,都传授给你们!你们如果要能够照办,一定快乐,一定幸福!

看破:明了世间无常,一切法了不可得。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

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嗔痴慢。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责任

放下,是把心里的妄念放下,烦恼、忧虑、牵挂放下。

典故

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辨析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pajas,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