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何不食肉糜什么意思

何不食肉糜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07 13:47:12来源:肆参拓扑网

晋惠帝是不是一个昏君,为什么能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各位,这个话题非常好。它涉及到的是平时老百姓喜闻乐见,经常讨论的话题,属于社会热点话题,比较接地气,也比较能引起大伙儿的共鸣。这个问题具有科普的性质。我们知道,作为文字工作者,其职责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阐述事实,澄清谬误,引领社会舆论,起到为大众发声,为正义呐喊的作用。

第二,文字工作者应该宣扬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正能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文字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自己具有传道、解惑的职责,为百姓做好科普工作,是我们的应尽职责。今天的话题,正是具有科普价值的,所以是个好问题。小编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根据《晋书-帝纪第四》记载:公元297年,西北的战乱至此已经持续三年,而连续了七年,每年都会降下的天灾此时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到了五月夏季,下起了冰雹。七月秋天,雍州和梁州发生了瘟疫,同时天又大旱,还伴随着严重的霜冻,秋粮颗粒无收。于是“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根据这段史料我们发现。公元297年晋惠帝时期,“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

这时的米价比以前贵了一倍(有兴趣的专业人士可以换算一下,相比当今市价到底如何)。所以人相食是百分之百的事情,而朝廷这一年再也没有赈灾的粮食了,所以为了百姓不全部饿死,晋惠帝这才下诏“骨肉相卖者不禁”,就像刘邦一样,从法律上允许了“易子而食”的行为。所以,当后人讥笑晋惠帝是白痴的时候,还真看不出谁比谁更白痴。

何不食肉糜的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何不食肉糜是晋惠帝执政时期的一个名词。指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出自原文"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肉糜:肉粥。

帝:指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

华林园:宫苑名,即芳林园,魏正始初年,因避讳齐王曹芳讳而改名为华林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

拓展资料词语含义

对事物没有全面认知,也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为妄加评论或建议。

帝:指晋惠帝司马衷(259-307),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290-307年在位。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290年即位,改元永熙。

因为他生活在皇宫里,根本不了解民间疾苦;而且他智力低下,自己每天吃的都很好就觉得百姓应该吃的和自己一样好,于是说出了这种话。

我觉得是因为他一点都不懂得人间疾苦,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