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胆战心惊”中的“战”是什么意思,“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

“胆战心惊”中的“战”是什么意思,“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17 14:23:18来源:肆参拓扑网

战:通“颤“ 发抖,哆嗦。“胆战心惊“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害怕。

胆战心惊,读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出处:

“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出自元·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

例句:

1、钢丝绳上的特技表演看得人心惊胆战。

2、这地方太险峻了,叫人一看就心惊胆战。

3、向下望去,深不见底,真是万丈深渊,叫人见了心惊胆战。

4、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近义词:

1、胆战心慌

胆战心慌,读音[dǎn zhàn xīn huāng]

胆战心慌的意思是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出自 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

2、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读音[máo gǔ sǒng rán]

释义: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

“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

3、战战兢兢

战战兢兢,读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释义:战战,因害怕而发抖。兢兢,小心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汉书·翟义传》:“予承明诏,奉社稷之任,持大宗之重,养六尺之托,受天下之寄,战战兢兢,不敢安息。”

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蓦听的人言马嘶,威风也那猛势,諕的我战战兢兢,慌慌张张。”

扩展资料

胆战心惊的医学科学解释

人的胆不仅主决断,它还与心主神志密切相关。《素向·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因此,人的精神活动虽由心主管,但其他脏腑也参与,不同的脏腑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心对精神活动起主宰作用,而胆起决断作用。又谋虑出于肝,决断出于胆。

故胆决才能肝谋,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因此,胆气壮实,决断无差,使人行为果敢而正确。胆气虚馁,则虽善谋虑,而不能决断,事终难成。

胆气通于心,不仅是心与胆均“盛精汁三合”(《难经·四十二难》),胆的经脉“上肝,贯心”(《灵枢·经别》),而主要是在神志上的主辅配合关系。心藏神,神之主在心;胆主决断,某些神志活动又决于胆。在神志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在医学临床上,如果胆病,胆气就会上扰心神而出现心悸不宁,惊恐畏惧,嗜睡或不眠等症。

参考资料来源: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