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言不由衷,是什么意思

言不由衷,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04 00:39:23来源:肆参拓扑网

言不由衷的意思是: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译文】:现在周与四国顺服事奉君王,将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难道还爱惜鼎?

【近义词】:俯首帖耳、瞻予马首、低眉顺眼

【反义词】:便宜行事、自说自话、无法无天

扩展资料:

言不由衷的反义词

1、桀骜不驯

【解释】:桀:凶暴;骜:马不驯良,比喻傲慢。性情**不驯顺。

【出自】:班固·东汉《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译文】:他们还这样傲慢,怎么会以爱你而为人质呢?

2、大逆不道

【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自】:司马迁·西汉《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

【译文】:天下所不容,叛逆违反封建道德的事情。

3、无法无天

【解释】: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无法无天的事来。”

【译文】:你在家不读书也就算了,怎么又做出来这个顾国法和天理的事情来。

1、言不由衷的意思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出自《左传·隐公三年》。

2、例:见别人朝歪道上走,不及时指出来,甚至言不由衷地送几句奉承话,何异于落井下石?

3、典 故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郑朝政,却有对号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让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让忌父代替郑庄公当卿士。 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zhài) 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 ,并全部运送到郑国.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 ”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即使互换人质也是没用的.”这是当时的史官对这件事精辟的评论。

“言不由衷”意思是: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1、出 处: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2、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3、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4、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出处: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左传·隐公三年》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