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意思是什么?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意思是什么?

时间:2024-05-10 13:08:07来源:肆参拓扑网

意思: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序》

原文选段: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释义:

现在的游侠,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合乎当时的国家法令,但他们说话一定守信用,办事求结果,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兑现,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别人的危难。做到了使危难的人获生,施暴的人丧命,却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本领。以称道自己对他人的恩德为耻。为此,他们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

扩展资料

本文用儒侠作对比,借客形主,从而烘托出游侠的可贵品质。一类儒者是靠儒术取得了高官的人,他们虚伪狡诈,毫无信义可言,仅凭有权有势,就受到称赞。这与济人之危、奋不顾身的游侠反而受到污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文中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而且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文章从正面肯定他们的言必信、行必果的高尚品德,接着称颂布衣之侠,又说遭受困厄之士人,也常常依附游侠的帮助。

人物成就: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出自西汉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序》。

意思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决断,已经答应的必定实现,以示诚实,不惜牺牲生命,去救助别人的危难。《游侠列传序》在艺术手法方面颇具特色,运用对比、衬托手法,通过层层对比来烘托游侠的品质。

一是靠儒者对比。儒者是靠儒术取得了高官的人,他们虚伪狡诈,毫无信义可言,仅凭有权有势,就受到称赞。这与济人之危、奋不顾身的游侠反而受到污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是与无所作为,对社会实际没有什么益处的闾巷之儒对比,他们也历来受称颂,而扶危的游侠,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荣誉。

不仅突出了布衣之侠的高贵品质,而且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平。从正面肯定游侠的言必信、行必果的高尚品德,称颂布衣之侠的“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扩展资料: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参考资料来源:

他说的话一定有诚信,他做的事一定有结果,已经诺言过的一定是真诚的,(但是)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

某人(可能指自己,联系上下文)说出的话有信用信,他(或我)做事一定要办到,(自己)许下的承诺一定会履行,(为履行承诺甚至愿意)舍弃自己的身体。

言必信, 行必果

意思是说 讲诚信,做事果决。

言必行,行必果

意思是说 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

已诺必诚

意思是 已经答应别人的诺言,一定要完成

不爱其驱

意思是说 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