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打尖是什么意思

打尖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5-18 09:22:38来源:肆参拓扑网

打尖,指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打尖,实际上是打发舌尖的缩略词。

舌尖是人对味道最敏感的地方,赶路的时候饿了,好赖吃点东西,打发一下舌尖,而后继续上路。广东方言打尖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队的行为,称之为“兼队”或“尖队”。

有种童年的游戏也叫打尖(茧),2~4人参加,用一根比拇指粗、3寸长的圆木,两头削尖,即为玩具“尖”,因外形酷似蚕茧,也作“茧”,再找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棍做“板”。

扩展资料:

在广东,“打尖”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队的行为,称之为“兼队”或“尖队”。“打尖”、“尖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其中却有大大的“学问”。这两个词语本身的语言文学渊源:“打尖”和“尖队”中的“尖”其实并非本字,而是后人讹传安上去的,它们的本字应为“櫼”(音jiān)。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打尖,指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打尖,实际上是打发舌尖的缩略词。舌尖是人对味道最敏感的地方,赶路的时候饿了,好赖吃点东西,打发一下舌尖,而后继续上路。广东方言打尖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队的行为,称之为“兼队”或“尖队”。

有种童年的游戏也叫打尖(茧),2~4人参加,用一根比拇指粗、3寸长的圆木,两头削尖,即为玩具“尖”,因外形酷似蚕茧,也作“茧”,再找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棍做“板”。

扩展资料:

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水浒传》第60回:“且说吴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说岳全传》第8回:“当下牛皋、王贵将带来的家伙,团团的寻着些水来,叫众庄丁打火做饭。”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仆云〕天明也。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水浒传》第二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在渭州所搭救的金老儿父女,他们落难在那个鲁家客店安歇,在客店里长住不走,那才是名符其实的住店。

参考资料来源:

打尖,指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打尖,实际上是打发舌尖的缩略词。舌尖是人对味道最敏感的地方,赶路的时候饿了,好赖吃点东西,打发一下舌尖,而后继续上路。

广东方言打尖是指人不守秩序而插队的行为,称之为“兼队”或“尖队”。有种童年的游戏也叫打尖(茧),2~4人参加,用一根比拇指粗、3寸长的圆木,两头削尖,即为玩具“尖”,因外形酷似蚕茧,也作“茧”,再找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棍做“板”。

扩展资料:

京津方言:

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11记:“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谨按《翠华寻幸》,谓中顿曰‘中火’。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参考资料:

基础释义

1.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打过尖后再赶路。

2.掐去棉花、番茄等植株的尖儿。

详细释义

在旅途或劳动中休息进食。

清 福格 《听雨丛谈·打尖》:“今人行役於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镜花缘》第六三回:“即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闻是上等过客,必杀鸡宰鸭。” 李瑛 《红旗道班》诗:“累了,来歇脚;饿了,来打尖。”

泛指休息。

阿英 《滩亭听书记》:“说至一半,则稍停以间之,曰打尖,亦曰小落回。”

掐去某些作物的尖儿,抑其徒长茎干。

扩展资料:例句

店小二看到一个大人带着一群小孩来投店,而且衣着确实土气,懒懒的迎上来问道:“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韩商暗中盘算,毕竟已连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人倦马乏,打尖歇息总是必要的,便嘱咐道:也好,你我到那里少说话,打尖吃茶,歇息片刻便走。

话说赵子凡从东京出发赶了一天的路,经过开封县,又穿越了兰考县,在日落之时,刚巧达到了虞城县,眼看天色不早,便只能打尖住店。

参考资料来源:

“打尖”一词的由来

古时候,人们把在旅途中休息进食叫“打尖”。这个说法,在古典作品

中常可见到。如陆陇其《三鱼堂日记》、“(戊午四月)十七,至本家庙打

尖。”

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不知在那个朝代之前,人们将一天

三餐之中的中顿饭,因其正值日中之时,所以称为中火,后引申为旅途中之

餐曰打火。叫来叫去,不知何时何原因,又将打火叫成了打尖。

这个考证见清代福格所撰《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

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间而尖也。谨按

《翠华巡幸》谓中顿曰中火。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

这个考证是有根据的。《水浒》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未打火,叫庄客安排饭

来。”再有元杂剧中也多有此说。如马致远《黄梁梦》:“兀那打火的婆婆,

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张国宾的《罗李郎》:“恰离

了招商打火店门儿,早来到物穰人稠土市子。”打火店是供旅客吃饭的店铺。

【什么是打尖】

京津一带行路途中吃便饭叫“打尖”。但经考证,发现“打尖”应该是“打火”。

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11记:“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谨按《翠华寻幸》,谓中顿曰‘中火’。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这在小说和杂剧中也俯拾即是。《水浒传》第60回:“且说吴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说岳全传》第8回:“当下牛皋、王贵将带来的家伙,团团的寻着些水来,叫众庄丁打火做饭。”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仆云〕天明也。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这里的“打火”就是击石取火。取火工具有:火镰、火石、火绒。火镰是一个长约十多厘米、宽约三四厘米、厚约半厘米、形似镰刀状的生铁片,取来石英石,在铁片上猛烈划击碰撞,于是就发出火星,引着了手旁边的火绒。取火就成功了。火绒是用蒲棒絮糅合炭、硝、硫磺做成的,平常将绒装在包里面。火镰如果做得巧,铁片上部会做一个能装火绒的皮包。还可以挂在腰间,随时取来使用。将“打火”代替“做饭”是口语中一种普通的借代方式。如用“下地”代替“到地里做活”,用“垒砖”代指“盖房子”。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