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有意思的地名的来历

有意思的地名的来历

时间:2024-06-06 14:36:14来源:肆参拓扑网

1、鹿泉

相传在楚汉战争期间,韩信在此地一清泉处射死一只白鹿而得名。

2、介休

春秋时期,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介子推竟与母亲抱树而死,介休即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

3、侯马

古称新田。明末,李自成率军经过此地,由于李自成睡不着觉,他索性让马卧下,自己则靠着马背歇息,士兵们也都学李自成的样子过了一夜。次日,李自成对大家说:“我们伺候了一夜马啊”。侯马由此而得名。

4、舒兰

旧时舒兰境内的霍伦川、四合川一带盛产山果,舒兰就是满语果实的意思。

5、图们

名称来自图们江。图们江满语原为“图们色禽”,就是万水之源的意思。

6、文登

秦始皇曾东巡至此召文人学士登山吟诗作赋,文登即“文人登山”之意。

7、荣成

因境内有荣山和成山而得名。

8、高邮

因秦始皇在此地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

9、仪征

西周时期一个叫“蚁”的太子封地在此。到了北宋,传说境内的二亭山发现了王气,皇帝便命人在此塑真武像,因仪容逼真而赐名仪真。清代为避雍正皇帝胤的讳,改名仪征。

10、句容

境内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如“已”字,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因古代勾句二字相通,勾容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句容。

11、金坛

因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而得名。

12、义乌

古称乌伤。传说秦时有个叫颜乌的人,父死后负土筑坟,一群乌鸦衔土相助,结果乌鸦嘴喙皆伤,乌伤由此得名。唐代乌伤改称义乌。

13、石狮

相传隋代此处建有一石亭,亭外立有一对石狮,商旅往来都以石狮为标记。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原来的名字就没有人知晓了,石狮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地名。

14、樟树

因盛产樟树而得名,樟树市是著名的南国药都,自古以来就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

15、登封

因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故名登封。

16、仙桃

古称沔阳。相传一仙女手捧仙桃前去为王母娘娘祝寿,蓦然之间发现一片绿洲,仙女向这片绿洲撒桃祝福。转眼之间,此地桃花灼灼、仙桃累累,仙桃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地名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及代表性等特性:

1、社会性

地名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始终都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没有航海知识的积累和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像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的名称。地名由少数人称说到为广大社会成员所公认,要经过一定的传播和筛选过程。

2、时代性

恢复有历史文化内涵地名,体现一定区域地名序列化,调整更新重名名称不雅,有歧义道路名称保持与周边道路名称协调性增强地名命名的指位性以时代特征为主题创意地名的命名通常反映命名时代的特征。

3、民族性

不同民族分布区域内的地名,一般总是由生息在当地的居民以其语言命名。地名的命名依据还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

4、地域性

地名是地方的指称,它的命名常反映当地当时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赞同

0|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higood23 | 二级采纳率:25%

擅长领域: 笔记本电脑 单机游戏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1-3-20 武汉有趣的地名(不是什么路什么路,是一个区或是一个地方)3个!!特急...

2009-3-9 武汉有趣的地名 335

2007-9-24 武汉的有趣地名 32

2009-12-18 安庆有哪些有趣的地名的来历???急......

2011-6-4 急求,找武汉有意思地名的来历,明天要交啊,十万火急要350字左右!!!... 1

更多关于有哪些地名的来历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del3回答5东莞生益电子厂上班时间 还有那个部门工序好.del0回答中国法制史中‘八议制度’,‘五服制度’,‘官当制度’,分别在什么....del0回答有哪些地名的来历.del0回答东莞哪有比较专业的英语日语培训.del0回答鲁迅写的所有书的书名.del1回答说明结果重要的名言或是历史事例,或是社会现象,都可以。只要能够说....del0回答20电脑系统字体错误,英文跟希腊文一样,汉字有时候乱码,有的汉字是竖....del0回答坦克世界世纪光棍节的道具什么时候发.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其他回答 共6条

检举 | 2011-2-28 19:04 热心网友

最著名的:

一元路(此路直通江岸一码头,故取名“一元路”,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义)

二曜路(取“日月光曜”之义,称为“二曜路”;)

三阳路(取“三阳开泰”之义,命名为“三阳路”;)

四维路(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义,名为“四维路”;)

五福路(取“寿、富、康、德、命名为五褔”之义,称为“五福路”;)

六合路(取“六合同春”之义,命为“六合路”。)

这六条道直通武汉的1-6号码头.

一元路(一方湾、一街坊)

二曜路(二桥路、二七路、二道棚)

三阳路(三官殿、三曙街、三眼桥、三太里、三角路、三民路、三层楼)

四维路(四新村、四官殿)

五福路(五里新村、五里墩、五马路、五角塘)

六合路(六角亭、六大堆、六渡桥)

七里庙(七段村、七支沟)

八古墩(八一路、八大家、八元里)

九女墩(九龙井、九峰山、九万方、九支沟)

十里铺(十升路、十大家)

以食品为首的地名:盐城、酒泉、茶陵、蚌埠、谷城、鱼台、枣庄、米脂、乳山等。

以花果树木为首的地名:兰溪、梨树、桃源、荔枝、榆次、莲花、梅县、柳州、桐芦等; 以姓氏为首的地名:万县、康平、彭泽、吴江、秦岭、江山、洪洞、乐平、包头等;

以动物为首的地名:龙泉、虎林、鹿港、鹰潭、狼山、鸡西、鹤岗等;

以矿产为首的地名:金华、银川、玉门、铜陵、铁岭、煤山、铅山、石城等;

以颜色为首的地名:黄岩、青岛、蓝田、紫阳、白城、黑山、红安、赤峰、乌江等……

以方位为首的地名:东阳、南昌、西安、北京、上海、中卫、下关、左权、右江等。

以数字为首的地名:零陵墓、一平浪、二连、三明、四平、五台、六安、七星台、八达岭、九江、十堰、百色、千阳、万安等

一.数词系列

一元里、二府坪、三泰街、四端里、五里牌、六堆子、七条巷、八角亭、九仪里、十间头。

一路吉祥、二里半、三角塘、四方坪、五堆子、六铺街、七里庙、八条巷、九尾冲、十字横街。

百花村、千佛林、万词巷。

二.方位系列

东庆街、南湖港、西安里、北墙湾、左东园、右石门、上宜园、下大城、中和街。

东牌楼、南阳街、西湖桥、北长里、左局街、右局巷、上大城、下宜园、中山里。

三.颜色系列

青山祠、蓝粉墙、黄泥坑、黑石渡、白果园、碧湘街、乌春巷、红龙庙、赤岗冲、紫湘园。

四. 五行系列

金钱街、木牌楼、水道巷、火后街、土地坡、金沙里、银盆岭、铜铺街、铁铺巷、锡庆里。

五.“岭”字系列

金盆岭、银盆岭、阿弥岭、识字岭、留芳岭、燕子岭、伍家岭、窑岭、树木岭、黄土岭。

六.“塘”字系列

天鹅塘、圭塘、晏家塘、侯家塘、清水塘、东塘。

七.古井系列

白沙井、鸳鸯井、水风井、丰泉古井、青石井、聚福井、桂花井、彭家井、伍家井、陈家井、洪家井。

武汉地名由来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 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3564826 2009-06-29 12:50:52 武汉地名由来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 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沧海的变迁.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昌: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汉口: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汉水原来从龟山南边注入长江,成化年间其主流则从龟山北的集家嘴注入长江。汉水改道后的低洼荒洲地带,至清嘉庆年间发展成为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 、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之盛誉的汉口。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发展更趋快速。

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

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

,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

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

,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

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

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

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

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武汉何以又称"江城"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

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

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

六渡桥。 

是谁称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

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

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

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延、?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以**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府及台厦道,是为**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岛,后改台厦道为**道;清末设**省,后为日占,仍称**;民国收复,恢复**省,省名至今未变。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Gong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未设新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延、?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以**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府及台厦道,是为**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岛,后改台厦道为**道;清末设**省,后为日占,仍称**;民国收复,恢复**省,省名至今未变。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Gong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未设新新疆省,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还有街巷的名字:

在世界各地走走,有时会感到眼前一亮:街上虽然满眼异国风情,但常会有一个让中国人感到亲切的街名。比如在英国北约克郡就有一条“龙道”,虽然没有一幢中式建筑,连家中餐馆也不见,但是就冲这个“d r a g o n”就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国。在西方,这样的名字并不罕见,在英国汉普郡也有一条“龙街”,街上还有一幢称为“绿龙”的老宅子。

当然,“龙道”至多只是一个含有中国元素的街名,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名字。记得10多年前在津巴布韦的乡间公路上,不经意间看到“孙逸仙博士路”的路标。距此不远,还有一条“鲁迅路”。

在成为国外街名的中国人中,还有几位比孙中山先生资格还老。

在新加坡有“李白大道”和“杜甫大道”。在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市有一条“郑和将军路”,是在20世纪80年代命名的。2005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纽约市将曼哈顿的一段东百老汇街命名为“林则徐路”,这附近还有一个林则徐广场,矗立着林则徐的铜像。

孙中山以后的中国政界名人中也有几位成了外国的街名。在南美的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有一条“蒋介石大道”,位于亚松森南部郊区,长约四百米,是一条四线街道,中间有安全岛分隔。在街道中间有一座蒋介石铜像,其后并有两座简单的中式凉亭,林荫茂密,颇受附近居民喜爱。前两年巴拉圭大选,左翼的社会党发起签名运动,要求政府将“蒋介石大道”改名为“巴勒斯丁诺街”,以纪念流亡阿根廷的一位人权斗士,但遭到当地居民反对,名字到现在也没改成。

毛泽东的名字也在两个国家首都成为街名,一个是非洲的莫桑比克,另一个是东南亚的柬埔寨。

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由市中心向东通往马普托湾方向有一条两公里长的街道称为“毛泽东大街”,街道两边有枝叶茂盛的刺槐,街心是绿化隔离带。大街有40米宽,足够六辆机动车双向并排行驶。“毛泽东大街”的西端与南北向的“列宁大街”相连。再往西去,有一条与“列宁大街”相平行的“马克思大街”,是马普托市南北交通的主干道。

柬埔寨首都金边的“毛泽东大道”的历史就更早了,还是柬埔寨老国王西哈努克倡议修建的,1965年3月动工,同年8月底建成,全长5公里,是穿越金边市西南部最长、最宽的一条街道,也是金边市的交通要道。这条大道后来因战乱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柬埔寨恢复和平以后,由华侨和中国政府出资对“毛泽东大道”的照明、排水系统及部分路面进行了修复。金边的一些豪华酒店如洲际酒店以及一些银行、航空公司、高档餐馆都在“毛泽东大道”两旁。想当年,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中国领导人都曾走过这条大道。

除了以中国名人命名以外,国外还有以中国地名命名的街道。

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有一个“北京大道”,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也有一个“北京大道”,新加坡有“上海路”,在马来西亚槟城有一条大街干脆就以“中国”为名……更绝的是阿根廷,2001年9月,其中部重镇科尔多瓦市西北一个新市区命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街”。科尔多瓦市市长坎梅拉特这样解释他们为什么为这条街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闻名,这里是本市一个建设中的新区,把这条大街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街’,希望我们可以使这里的建设速度像中国一样快。”

二、武汉地名及由来

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也”,于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屯的由来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应,他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头,楚王的仓库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的由来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

六渡桥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与三民路相交的地带,原有一桥,名六渡桥,又有六度桥、绿豆桥、六道桥、六斗桥、陆渡桥等多种称呼。名源亦不止一说。一般认为是三百多年以前成河的玉带河上的三十多座渡桥中的一座。

传说一: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传说二:旧时汉口四面临水,居民常有水灾之度。明崇桢八年(公元1635年),汉阳府通判袁昌在今长堤街一线筑堤防水,取土处凹陷成河,环绕如带。为便交通,多处建桥。但也有人考证其名源于附近原有大度庵,故名六度桥。此桥随河在清末湮没,但其名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留传至今。现在,三民路南段的西侧有条长仅54米的小街,原为桥头通道,仍叫六渡桥街。

宗关·水厂

宗关和水厂都是汉口汉水铁桥至江汉三桥一带的泛称,几乎是同意语,但又名有自己的来历、所指。

宗关俗称上关,与下关汉口汉关对称,和武昌关,汉阳朝关一起,同属旧江汉关监督署,是过去的征税机构。名源“江汉朝宗”的“宗”字。清代在这一带没关收税。民国以后,征税作用渐小,三十年代以后仅为码头、渡口。

水厂即宗关水厂。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汉口巨商宋伟臣等筹办既济水电公司(取“水火既济”之意),在宗关兴建水厂,是武汉市最早的自来水厂。水厂建成后,四周多为农田菜地或荒地,只有水厂较为显著,人们便以水厂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相沿至今。

水果湖的由来

水果湖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现为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水果湖并不产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丹水池的由来

丹水池是汉口城区东北部京广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名称。丹水池得名于一场误会。传说清未有位老人在这里江边端水,有人问他此地叫什么名字,他以为问他在千什么,随口答道,"端水吃。"问话人只听到三字的字音,以为当地名叫丹水池,沿用至今。现为仓库区。

四官殿的由来

四官殿是汉口沿江大道四宫殿码头至民权路口一带的泛称。四官殿原是一所庙宇,供奉天、地、水、火四官,建于清初。附近人烟稠密,住的多是板房茅舍,易起火灾,居民惶恐,乞灵于四宫殿中的"火官",祈求"火神"祝融保佑平安,所以又把四官殿称为火神庙。但火神不灵,连他自己的庙宇也保佑不了,在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从此没有四官殿,但这一带却仍称四官殿至今。

姑嫂树的由来

姑嫂树是汉口新华下路与京广铁路相交处以北至张公堤一带的泛称。这一带是汉口后湖地区的高地,附近有陈家河。

有个姓刘的船民在陈家河上以撑船为生,他和他的妻子、妹妹在此筑墩建屋居住,称为刘家墩。刘家姑嫂在家,除种地外,还在农闲时到墩西的余家塘埂上摆摊卖茶、卖稀饭。为了便于过往行人歇息,她们在塘埂上种了一棵棠梨树。此树长大后,枝繁叶茂,粗壮高耸,不仅可为行人歇息时遮荫,而且成为这一带水陆通道的显著标志。从此,人们称这一带为姑嫂树,而不再称刘家墩。

阅马场的由来

阅马场位于武昌城区的中部,东至蛇山洞延伸出来的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至湖北剧场,北至蛇山南麓,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0米,是个知名度很高的广场。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三百年来,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688年6月,武昌发生兵变,推举夏逢龙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设指挥部于阅马厂。1853年元月,太乎天国攻占武昌,在阅马厂塔台宣讲革命道理。辛亥革命时,设武昌起义军政府于阅马厂北部的红楼,并在南部塔台拜将,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五四运动时期,数千名学生在阅马厂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后,武昌人民在此集会,庆祝北伐胜利。此后又是人民庆祝抗日胜利、武汉解放的场所。1981年在这里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动。

积玉桥的由来

积玉桥泛指武昌解放路北端以东之中山路南北两侧地带。这一带原来有座桥,每年夏季湖水上涨时,附近的居民就在桥孔处捕鱼捞虾,所捕之鱼多为鲫鱼,遂称此桥为鲫鱼桥,并泛指附近之地。后来这里成为运送铸造铜元材料的车辆至铜元局的必经之地,便取堆金积玉之意,将鲫鱼桥谐音雅化为积玉桥。积玉桥作为区片名称则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